创文简报
2017年第九十三期
清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2017年12月28日
清城区赴浙江湖州考察学习创文成功经验
2017年湖州市已成功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吴兴区作为湖州市的市辖区,在创建过程中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为学习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经验,12月18日,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潘艳嫦带领相关单位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学习考察。在学习期间,实地参观了社区服务、老旧小区管理、志愿服务、生活垃圾分类、农贸市场监管、文明乡镇等点位。
吴兴区朝阳街道碧浪湖社区充分利用楼道的墙壁,由居民们亲身参与布置打造的特色楼道文化墙,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独特的景观。从展现幸福家庭内涵的家风家训,到表达美好希冀的“心语心愿”;从文明楼道公约,到文明小故事;从“上下楼梯、轻声细语”的温馨提示,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文明标语,这些体现文明内涵的丰富内容均在楼道内有所体现。
吴兴区在社区内通过组建、利用“道德大讲堂”、“道德巡访团”、“道德门诊室”等三个载体,扎实开展社区“道德门诊”活动。碧浪湖社区“道德门诊”下属吴兴区道德医院街道分院,是“道德医院”的最末端,与每一位社区居民的生活都密切相关。该社区“道德门诊”有“医生”、“护士”9人,心理辅导老师1人,以及包含各个年龄层居民的志愿者团队80多人。“道德医生”每周定期“坐诊”,受理居民群众的咨询、反映和投诉,对社区各种问题开出“处方”,并安排“道德护士”跟踪“护理”直至改正为止。
2017年以来,吴兴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农贸市场开展了全面集中整治,努力改变“脏、乱、差”现象。在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整治的同时,引导市场通过开展文明示范创建、浙江省“放心市场”创建、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等来加强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的日常管理,通过开展各类创建,以点带面来促进全区农贸市场的提质升档。
多年来,湖州历史街区的各家商户坚持诚信互利、文明经商,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让前来消费的顾客更加放心。通过加强诚信建设,从硬件、软件上同步提升历史街区文明创建水平,让历史街区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最终实现“一间店带动一条街”、“一条街带动一座城”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学士府社区通过推行“四微”行动,着力打造“开放融合、互促共进”的志愿服务模式,打通联系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纳米”,助推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一是组建“微队伍”建强组织体系,成立由红色党员“爱心细胞”、绿色“环保达人”、橙色“消防大使”、黄色“治安使者”、蓝色“科普分队”五彩“志愿者之家”,依托区“志愿汇”APP实现招募注册、打卡报到。二是开展“微展播”做优典型示范,开展“动手拍、随手做”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挖掘身边的“微感动”一瞬,将先进人物典型、温馨志愿故事等通过微信转发点赞,在感受“向上力量”的同时,传递正能量。三是联合“微组织”聚焦民生服务,联合“青柚空间”志愿服务团队,组建“330+益学堂”,由志愿者为社区的1至5年级的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和素质教育培训,解决孩子在下午3点半学校放学后家长无暇看护的问题。四是组织“微公益”打造公益集市,通过开辟智慧管家—悦嘉APP,向社区居民发布“文明创建我先行”等倡议,营造“点滴就是奉献,公益就是时尚”的价值导向。提供爱心面券、平安夜巡等菜单式志愿服务项目,社区党员群众根据自身实际认领服务事项,实现“八小时”以外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
在如何有效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上,学士府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启动学士府小区“楼道绿色账户”,通过积分兑换实物推动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半年多时间运行下来,居民都很认同“绿色账户”这种新的垃圾分类激励模式,这让社区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明显提升。学士府社区在社区内8幢居民楼共16个单元设立“绿色账户”,由网格化管理员、居民楼道长、在职党员担任志愿者,分别成立垃圾分类劝导组、垃圾分类检查组、积分管理组,每周抽查两次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记录在“绿色账本”上。
移沿山村的好人好事馆于2015年正式建成开馆,这是浙江省首家以展示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好人好事馆。好人好事馆共分为领导寄语、“好事树”、“好人墙”和“好人有好报”关爱机制4个部分。“好事树”是该村记录好事的一个独特载体,它共有771片叶子,象征着全村的771户家庭,以2010年作为好事统计的起始时间,浅绿色的叶子代表这户村民至今做了1至3件好事,深绿色的叶子代表这户村民至今做了4件以上好事。该馆的另一大板块就是移沿山“好人墙”,从2010年开始,移沿山村每年都会评选十大好人。村里将好人按照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爱岗敬业、扶贫济困、勤劳致富、孝老敬亲等类别,分类集中展示在“好人墙”上。每一位好人都配有一幅照片、一句座右铭和一段事迹简介。“以德立村、用文化村”是移沿山村的治村理念,这些年来,村里涌现出了许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典范,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好人好事馆的建成和打造有利于进一步营造“争做好人、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
吴兴区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力量全发动。一是区级领导带头抓攻坚。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包干负责中心城区6个街道,每位领导联系1-2个社区,白天一线攻坚,晚上集中巡查,帮助街道社区现场指导协调督促破解重难点问题,参与联系街道的各类动员、推进、迎接会议,鼓劲加压。区主要领导不分昼夜,多次带班明察暗访文明创建工作,对中心城区各街道、城郊结合部区域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现场督研;区人大、政协领导专题检查指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目前,所有重难点问题已销号解决,并进入巩固提升阶段。二是区级部门力量全下沉。全区40个区级部门全面实行“7+黑”制度,逐一包干50个社区,每名干部每周至少巡查2天,白天保障日常工作,晚上集中巡查到夜间10点,周六周日参与街道社区攻坚整治。特别是迎检期间,所有区级部门干部早6点晚12点,包干到联系社区各个小区、各条街巷的点位上去,和街道社区干部一起并肩作战。同时,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检的四个多月里,全区所有干部一律做到不休假、不喝酒、不外出,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明创建攻坚战中。三是乡镇街道守土负总责。各乡镇街道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层层召开推进会议,所有点位定岗、定人、定时、定责,严格按照严管、勤查、重罚、统筹的要求,利用一切资源、发动一切力量,尽最大努力干实事、解难题、保长效,创建期间,大部分乡镇街道工作到晚上10点,部分乡镇街道坚持工作到晚上12点。爱山街道小市巷存在30余年的餐饮店占道经营、观凤商城周边乱停车、飞英街道府庙小餐饮店违章搭建、吉山四社区存在近20年的马路市场、朝阳街道莲花庄旧货市场存在20余年的乱停车乱搭建、环渚街道存在10余年的学府路商业街违建等陈年顽疾都得到了彻底解决,并全部落实长效管理;各乡镇也纷纷打响环境综合整治战役,“7+黑”、地毯式治理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问题。
(二)攻坚全覆盖。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大力推进“十整治一完善”工作,并以中心城区提质行动为抓手,着力破解城市环境秩序问题。一是推进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中心城区街巷整治,建成全天候监管市级示范街巷5条,在建示范街7条、示范巷6条;纠正出店经营7220起、取缔流动摊贩1.6万余个,取缔泰和家园临时农贸市场疏导点等马路市场50余个;形成精细化管理道路91条。二是规范秩序管理。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一手抓挖潜拓源,一手抓从严执法,施划停车泊位1492个、“三小车”停车线5万余米,处罚机动车人行道违停2万辆,清除“僵尸车”近4000辆。强化市场监管,对辖区内26家农贸市场开展改造提升工作,培训经营户1300余人次,市场管理人员200余人次,发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本知识汇编》5000余册。小商品市场等安全隐患重点点位消防责任书签订率达100%。提升餐饮规范经营,中心城区小餐饮持证率达96%,17家新增餐饮企业油烟净化器安装率达100%。三是提升品质形象。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和违法建筑拆除,城中村改造完成73.9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23.3%;中心城区完成拆违5.1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27.5%。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构建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管理运行体系,210个小区、113个单位(含学校)达到分类硬件要求,完成率分别为100% 和93.9%。
(三)特色全提升。既抓好测评体系中涉及的各项“规定动作”,更结合实际积极创造“自选动作”,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打响自己的品牌。一是打造诚信示范街。按照“一廊、一评、一榜、一亭、一公约、一栏、一机制、一档案、三亮、三包”要求,精心打造了衣裳街、状元街诚信示范街,评选出诚信商户10家,诚信示范街特色氛围已形成,并在《经济日报》、浙江卫视《新闻联播》中报道。二是文明楼道提质扩面。文明楼道是吴兴首创。今年以来,我区按照市创建办要求,全面开展文明楼道提质扩面工作,确保楼道“三亮两清一规范”、门上无“牛皮癣”。经过几个月的集中整治攻坚,全区1600个楼道建成示范文明楼道,8080个楼道完成了楼道堆积物和“牛皮癣”的清理,共清运垃圾11346吨,清除“牛皮癣”264589处。三是最美系列宣传展示。创作“核心记心头”文艺作品39篇,挖掘最美人物169人,开展最美宣讲73次,有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走向深入。